Search

我之前說過,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固有觀念,可能會害到自己,為了房子付出一切,上班、生活都只為了房子,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之前說過,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固有觀念,可能會害到自己,為了房子付出一切,上班、生活都只為了房子,再加上不懂得資產活化,可能年老時會窮得只剩下房子,還會失去生活品質。

當然,資產夠多或是退休金足夠應付晚年的人,不用擔心這些。

但未來不願意生小孩的人愈來愈多,未來獨居老人的比例也只會愈來愈高,且許多年輕人繳完房貸後,辛苦賺來的房子已變成老房,人也不再年輕,若年老後退休金不足以負擔生活,只能以房養老,最終房子被銀行回收,一生的勞動價值都被銀行剝奪。
若捨棄生活品質,依舊死守房子,但往生後沒有繼承者,遺產則會充公上繳國庫。
若有繼承者,可是還沒繳完房貸就往生,則會害到繼承者,這龐大的負債,可能會讓繼承者被壓得喘不過氣。

那麼,你辛苦大半輩子究竟是為了甚麼?是為了幫銀行還是國家增加資產嗎?
何必讓自己被有土斯有財的「靈魂鎖」操控,房子只是拿來遮風避雨的地方,不是用來限制自己人生的枷鎖。

說真的,就像我之前文章所說,人要脫貧或是改善生活品質其實不難,只要轉個念,把「佔有」改成「擁有」就好…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台灣正值高齡社會浪潮衝擊,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逾七成所住的公寓或透天住宅沒有電梯,陷入「居住弱勢」困境;學者分析,這些老人其實多數名下有房產、並非「經濟弱勢」,但因房價高漲等諸多因素,沒能力或不願換屋,出現「窮到只剩老房」的現象。

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的「促進民間興辦高齡友善出租住宅及社會住宅策略規劃報告」,引用衛福部針對老人現況調查,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近三一六萬人,其中十七.三三%住在無電梯公寓,五十六.四三%住在無電梯透天,合計高達七十三.七六%住宅無電梯設施。五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數有三三四萬餘人,也逾七成居住的公寓與透天沒有電梯,他們將在十年內變成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者,也就是十年後估有四到五百萬的老人處於「居住弱勢」情況。

窮到只剩老房 73%老人宅沒電梯
https://ec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435613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